ISCCPLUS认证对适用行业范围碳排放管理框架路径标准
2025-09-29 阅读量:22
ISCCPLUS作为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体系的核心分支,已超越单一的"绿色标签"属性,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碳排放管理框架。
ISCCPLUS认证通过标准化要求倒逼企业重构碳排放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形成三大典型减碳路径:
(一)原料结构低碳化转型
认证体系将生物质、回收碳基材料等纳入合规原料范畴,推动企业以可再生资源替代化石原料。巴斯夫通过生物质平衡方案,在生产中分配可再生原料替代化石原料当量,经认证的生物质平衡产品碳足迹显著降低.
(二)生产流程数字化管控
数字化成为认证审核的关键支撑,企业需构建全链路数据溯源系统。嘉瑞环保通过循环经济双碳数字化平台与ERP系统深度融合,实现原料采购、生产能耗、产品流转数据的实时同步与上链存证,形成不可篡改的"电子护照",既缩短认证周期,又确保碳数据真实可追溯。
(三)供应链协同减碳
认证的监管链原则推动减碳责任向上游延伸。某能源企业绿氨项目获认证时,不仅需通过绿证或PPA协议证明绿电原料合规,还需追溯电解水制氢设备能效、氮气纯化工艺等全环节碳排放,其全生命周期碳强度远低于传统灰氨。。
在"双碳"目标与全球贸易绿色化叠加背景下,ISCCPLUS认证正从企业的"可选项"变为"必选项"。它不仅是衡量碳排放管理水平的标尺,更是企业融入全球绿色供应链的通行证,推动减碳从单一技术行为升级为系统性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