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CPLUS对生物燃料可持续碳减排标准管理要求
2025-09-22 阅读量:40
在全球“双碳”目标加速落地的背景下,生物燃料作为化石能源的重要替代方案,其碳减排效能正成为行业关注的核心。然而,生物燃料的“低碳属性”并非天然成立——从原料种植、加工生产到终端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环节的非可持续性操作,都可能削弱甚至抵消其碳减排价值。
生物燃料是指由生物质(生物资源)制成的燃料。它主要由农作物和食物垃圾提炼而成,作为影响全球变暖的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而备受关注,预计其使用范围将扩大。
二氧化碳总是在生物燃料燃烧时产生,但由于它们吸收排放的二氧化碳,而生物燃料是可再生能源,因此整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会增加(碳中和)。
ISCC(InternationalSustainabilityandCarbonCertification)作为全球公认的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体系,其“PLUS”版本在原有可持续性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碳足迹核算、碳减排验证与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的要求。
生物燃料是由植物、农作物和食物垃圾生产的生态燃料。它的定位是通过扩大废物的有效利用和促进废物的适当回收来形成循环导向型社会的一种方式。此外,能源资源匮乏的日本不仅依赖进口化石燃料,还依赖从海外进口生物质。
有必要建立一个过程来利用链中的宝贵资源,而不是简单地将它们作为废物处理,这些生物质的回收被认为是一项重要措施。此外,利用生物质的生态燃料的举措有望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方面产生社会启蒙效应。
ISCCPLUS认证并非“一次性达标”,而是要求企业建立持续改进的碳管理体系:每年需提交碳足迹核算报告,对比历年数据并设定减排目标;每三年进行一次复审,若碳减排绩效未达标,将面临认证暂停或撤销。这种“动态管控”机制倒逼企业主动投入技术升级,例如引入酶解工艺提高原料转化率、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统降低外购能源依赖、推广废水资源化利用减少处理环节碳排放等。数据显示,通过ISCCPLUS认证的生物燃料企业,年均碳减排投入增长率达12%,显著高于未认证企业的5%。